问一下,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如何计算?
1、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2、对固定资产来讲: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3、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账面原值为初始入账价值。
4、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入账价值=含增值税买价+直接相关费用(运费、保险、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合理的损耗等)。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开始进行资本化后续支出是转出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如何确认_百度...
1、资本化后续支出 ①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入再开发时,应将其转为在建的投资性房地产,即按其账面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按其累计已提折旧或累计已摊销金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2、当投资性房地产转入改扩建时,应将原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并相应转出累计折旧或摊销。在发生改扩建支出时,应将支出直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待工程完工后,应将“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的余额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科目。
3、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例如,企业为了提高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建、扩建而使其更加坚固耐用,或者通过装修而改善其室内装潢,改扩建或装修支出满足确认条件的,应当将其资本化。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资本化。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1)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5、第一句错误,要符合条件的才资本化。第二句正确,不符合资本化的计入当期损益。满足资本化的条件: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为使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区别是什么?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账面净值一般是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而言的。账面净值等于账面原价减去计提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金额,它不扣除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后的余额。备抵科目,一般是指累计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账面原值为初始入账价值。
对于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账面原价,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说明固定资产现在折旧额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
账面净值,也就是折余价值,是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的结果。在无形资产上,账面价值则是原价减去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账面余额保持不变,账面净值则是原价减去累计摊销。对于成本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处理方式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类似。